發(fā)布: 2009-01-03 13:29:01
方便面國家標準日前已通過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審定。新國標將首次對方便面中的蛋白質含量做出限量——不低于8%,以保證方便面的營養(yǎng)。標準同時要求,在產品包裝上須明示添加劑。
自上世紀80年代登陸我國市場以來,方便面的生產銷售日漸火爆,2007年我國方便面總產量為489億包,產值已達357億元,然而卻始終缺少國家標準。面對這份遲來的方便面“國標”,我們理應叫一聲好。不過,叫好之余有些問題依然不得不考慮——方便面“國標”能否方便消費者做出選擇?
毋庸諱言,關于方便面,坊間存在質疑與非議,其中的焦點莫過于大量存在的添加劑。“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驟然爆發(fā),更使人對食品中的添加劑望而生畏。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添加劑可能就不會有現(xiàn)代化的食品加工業(yè),因為合理使用添加劑不僅可以改善或提高食品營養(yǎng)價值,而且便于食品的生產、加工、運輸和儲藏。不過消費者希望看到的是,這些令人感覺熟悉而又陌生的化學名詞,究竟是以什么樣的原因出現(xiàn)在食品中,又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增稠劑、水分保持劑、增味劑、辣椒紅、焦糖色……這些都是經常出現(xiàn)在方便面中的添加劑名稱。雖然此次“國標”以強制性標準的形式要求方便面包裝上必須予以顯示,但是又有多少消費者能夠明白,這些名稱的背后到底對應著一些什么樣的東西?據悉,全世界食品添加劑種類約有14000種,我國允許使用的有近2000種。顯而易見,允許使用的添加劑名單是經過專家論證以及科學風險評估的,那么,除了告訴消費者最終結果之外,論證與評估的詳細過程和數字依據能否適時對外公布,以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
此外,方便面“國標”只是規(guī)定了合格的方便面可以使用哪些添加劑,以及不能使用哪些添加劑。但是,如果添加劑本身質量不合格呢?添加劑本身又該遵守怎樣的國家標準?
方便面“國標”從無到有是一種進步,但頒布標準不僅應意味著規(guī)范方便面的成分,更應該將其中流程公之于眾以方便消費者做出參考,同時也意味著應掃除不規(guī)范操作的害群之馬以建立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只有這樣,才能使消費者確信,被強制要求印刷在方便面包裝之上的是商家的信譽保證以及相關部門的質檢承諾,而不是一行如墜云霧中的化學名詞。頒布標準之外,實在還有很多工作要做。